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最高法:不要轻信“找后门”低价办理养老保险!

最高法:不要轻信“找后门”低价办理养老保险

时间:2025-07-08 19:02:39 来源:把持不定网 作者:百科 阅读:945次

最高法提醒老年群体,找后门不要轻信“有关系”“找后门”办理养老保险,最高更不要听信“神医”“神药”“包治百病”等。轻信

8月24日,办理保险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,养老揭露养老诈骗“套路”手段及其危害。找后门

据最高法介绍,最高为依法有效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轻信这批案例主要集中在重点打击的办理保险六类养老诈骗犯罪。案例一,养老被告人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名,找后门承诺高息回报、最高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、轻信入住打折等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,办理保险实施非法集资。养老案例二,被告人以投资“养老项目”为名,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、货币分红等为幌子,引诱老年人投资“养老公寓”项目,致使老年人钱财遭受损失。案例三,被告人以销售“养老产品”为名,利用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信任,鼓吹投资收藏品能够获得高额利润,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,收藏“艺术品”变成高价购买赝品。案例四,被告人以宣称“以房养老”为名,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,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,行非法集资之实。案例五,被告人以代办“养老保险”为名,谎称有能力代办“养老保险”,骗取老年人钱财。案例六,被告人以开展“养老帮扶”为名,以义务诊疗、免费医疗咨询等获得老年人信任后,夸大病情、虚构保健品为“特效”药品,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。6个案例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养老诈骗“套路”手段及其危害,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,有利于最大限度挤压“行骗空间”。

通过6个案例,人民法院提示广大老年群体选择“养老服务”时,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、养老机构。投资“养老项目”和购买“养老产品”时要多思多虑,多与子女商量,不要轻信所谓“高额返利”“高价回购”等宣传,自觉抵制高利诱惑,时刻绷紧防范意识这根弦,时刻保持理性投资、理性消费。

办理“养老保险”时,要通过政府网站、居委会、村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,依法依规办理,不要轻信所谓“有关系”“找后门”可以低价办理等。看病就医时要到医院,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、免费诊疗等蒙蔽,更不要听信“神医”“神药”“包治百病”等。广大老年人要多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养老诈骗宣传教育,充分了解犯罪分子惯用“套路”手法,踊跃举报养老诈骗犯罪线索,牢牢守住“养老钱”。

(责任编辑:知识)

相关内容
  • 经济日报:资本青睐二线动力电池
  • 国家统计局:10月下旬生猪价格环比跌2.5%
  • 蔚小理真成了磨刀石?
  • 科学家从未如此需要工程师 中国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培养?
  • 进击“中国氢都”:最高补贴2千万,武汉出台支持氢能发展16条政策
  • 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 中国空间站“太空变形”如何实现?
  • 国药科技股份发盈喜 预计首季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不少于400万港元
  • 白皮书:全方位构建中国卫星导航法治体系
推荐内容
  • 德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成本将比早先估计高出一倍以上
  • 甘肃多家医院调整就医流程 门诊患者核酸结果互认
  • 亚马逊官宣暂停招聘新员工,今年以来市值蒸发超7000亿美元!美国多家科技公司决定裁员!发生了什么?
  • “低价捡筹码”机会来了!经历基金净值接近腰斩、又快速收复失地的泰达宏利基金王鹏给投资者写信了
  • 北京欢乐谷11月22日起暂停开放
  • 俄称将公布英国参与袭击黑海舰队的证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