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
近段时间,植信房地产行业相关支持政策不断加码。投资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注意到,研究院连抑后多个城市出台放松楼市调控政策;与此同时,平年部分地区的房地房贷利率也出现明显下调。
2022年全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?产市场销如何看待房地产的投资价值? 4月13日,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高端智库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《冬天已去,植信春天来了吗?投资——2021年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22年展望》研究报告(以下简称“《报告》”)。
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,研究院连抑后2022年房地产投资在前期将延续低迷态势,平年但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支持和自身需求回暖的房地作用下,后半段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望逐步企稳回升,产市场销房屋新开工或于三季度触底反弹,植信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放缓至3.5%。投资
连平指出,研究院连抑后全年来看,房地产市场销售可能先抑后稳。2022年初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在惯性下降,主因是全国诸多地区房产销售仍旧受制于2021年地方政府监管政策偏紧以及短期房价预期看空等因素所致。到三季度则可能逐步企稳。虽然可能与传统“金九银十”行情相比成色明显不足,但四季度销售环境将可能明显回暖。
证券研究也认为,年内来看,房地产销售数据的触底反弹将是今年地产行业复苏的一大重要指标。根据对我国过往三轮房地产下行周期的研究,一般在房贷利率逐步下行之后的4~6个月内,居民加杠杆的意愿会逐渐被激发,随之会带动房地产销售市场回暖。房地产销售数据是房地产投资的重要领先指标,从资金来源和投资意愿两方面对地产开发投资产生影响。
在房价方面,《报告》认为,受供求关系带来的销售波动影响,全年房价涨幅可能在大部分时间内面临下行态势。新房价格涨幅可能从2021年末的2%降至0.8%,二手房价格涨幅从1%降至0.1%。房价在上半年总体表现疲软,走势将延续分化,仅部分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房价可能保持坚挺,三、四线城市商品房去化压力较大,楼市相对冷清。结合过去类似周期的房价表现,预计本轮房价的拐点大致在2022年三季度,库存偏低的大城市房价在下半年存在一定上行压力。
此外,房地产开发商债务风险仍值得关注。《报告》指出,房地产行业的主要风险聚集于房地产开发企业。2022年初金融委会议提出,“关于房地产企业,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利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。”住房金融环境在2021年四季度边际改善不等于融资环境转为实质性宽松,除央企国企和部分资质较好的民营地产企业外,仍需要高度警惕部分房企现金流和债务问题,调控政策应进一步释放维稳信号。
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与风险,《报告》建议维稳政策可依照“改善购房者预期—释放合理购房需求—增加房企金融支持—增加土地有效供给”的方向和路径,精准施策;在坚持“房住不炒”的基础上,突出“因城施策”,分别是:
一是,切实因城施策,改善住房需求,扭转悲观预期。建议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,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,满足首次购房家庭贷款需求;加大供给侧结构支持力度,下调库存压力较大的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最低首付比例;对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违规购房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政策;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支持;摆正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,金融政策应对房企进行公允评估。
二是,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,缓释房企现金流和债务压力,稳妥化解债务风险。建议商业银行应加快按揭贷、开发贷审批和发放速度,以满足房企合理资金需求;开发贷实施定向宽松调整,稳妥有序增加并购贷款;严禁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随意停贷、抽贷;对资质优良的房企增加直接金融支持;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标准;加大房地产建设“后半段”的金融支持力度。
三是,盘活土地市场,放松土拍规则,增加土地供给。建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,推动存量商业用地转住宅用地;各城市酌情对现行土拍规则中较为严苛的条款做出适当调整,降低参拍门槛;将土地限价的侧重点向“招拍挂”价格管理倾斜。
四是,综合考量和积极构建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体系。建议建立因地制宜、动态调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。